大悟茶产业②丨小茶叶托起乡村振兴“大产业”
49 2025-04-05 04:51:17
另外考量國外疫情,指揮中心今日也將疫情趨於嚴重的3個國家包含泰國、不丹和澳洲從「低風險國家」提升為「中低風險國家」。
川普昨(22)日在推特表示,600美元真是太荒謬,他將要求國會加到2000美元(約新台幣5萬6302元)才願意簽署。美國國會上周末加班協商、達成協議,參眾兩院快馬加鞭於周一通過法案,只待川普簽署生效。
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政府機構停擺。」 據前財政部官員特德希(Ernie Tedeschi)計算,所有國民(含兒童)每人600美元紓困金,政府支出就增加約1670億美元。整部9000億美元的各項補助都會凍結,喬治亞州預計明年1月5日要進行的參議院關鍵席位決選也可能無法順利進行。」 《華盛頓郵報》報導,川普這番宣言對聯邦政府衝擊不小。美國最長一次政府關門就是在川普任內,國會無法對美墨邊境圍牆預算達成協議,預算卡關,政府停擺35天,影響80萬名聯邦雇員,數十萬人得放無薪假,其他人無薪上工。
即使眾院通過了,那也得要參議院共和黨人一致同意,而這不太可能發生,畢竟當初2000美元提案就是被參院共和黨團擋下。眾院議長裴洛西(Nancy Pelosi)回應,2000美元紓困就是民主黨本來的提案,只是被共和黨人擋下了,既然總統現在要求了,「那我們就來加啊。哪位老祖宗?哪塊土地不能丟?但是,到了2019年10月21日,魏鳳和在北京舉行的「香山論壇」上,也學舌習近平,原文照錄地的發言說: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的大國,解決台灣問題、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,是大勢所趨⋯⋯南海諸島、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也是中國固有領土。
其實,仔細比對一下中國「列祖列宗」,曾經有説過「老祖宗土地」這類言論的,應該是清聖祖「康熙大帝」了。坦白說,習近平這套說辭是挺接地氣的,大凡追過「清宮劇」的華人都聽得懂。當然,習近平這番話,聽在美國的國防部長耳裡,根本就無足輕重的像一陣耳邊風。劇裡的慈禧太后,不就動輒搬出「祖宗家法」來忽悠那些皇親國戚的嗎?但是,拿劇本裡的台詞,來當做「外交辭令」,那就不免失之兒戲了。
因為,以文明國家的外交習慣,這些與會的各國將領或國防首長們,會後一定會去仔細琢磨琢磨:中共公開宣言的,所謂的「老祖宗」究竟是哪一位?留下來的「領土」究竟是哪幾塊?「老祖宗說」原來是戲劇台詞如果,習近平所謂的「老祖宗」,是以中國最後的漢人朝代—-「明朝」為基準,那麼,越南可就要「剉咧蛋」了。所以說,若要把台灣、澎湖和南海諸島礁都算進「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」帳本上,唯一合摺合縫的只剩下「民國朝」的蔣介石蔣老爺子了⋯⋯君不見,台灣、澎湖諸列島,都是蔣老爺子在二戰結束後,從日本人手上重新收回,納入中華民國版圖的
台灣代表共有兩組,其一是早在台灣紙藝界站穩腳步的紙雕創作家洪新富。來自法國的阿努克與路易斯,研發APP軟體,展覽間的平板就讓觀者釋放對於幾何圖形的想像力,有助於立體書的孵育。這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家,縱使疫情無緣來台,仍在策展單位的齊心協力下,將作品跨地域、跨時間地呈現在南台灣的奇美博物館。紙張的發明與出現也有千餘年歷史,紙張在古時代,突破載/硬體的諸多不便與限制,致使手抄書本大幅誕生,得以讓人類文明迅速推動,造紙之術在人類史上有著顯而易見的實質貢獻。
洪新富紙藝的成就,早已無須贅述,但作為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展場的敲門磚,洪新富帶來的作品並非艱澀精深的紙雕工藝,倒是反璞歸真,用極易入口的詮釋方法,告訴民眾「紙」從二維轉向三維的基本變形,替進場的民眾作好「基礎」建立,透過名門的基本功,方能走進變幻無窮的紙上世界。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奇美博物館曾在2016年推出《紙上奇蹟》摺紙特展,今年10月開展的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特展算是其延伸之作,將紙張的2D平面特質,展延至3D的立體變化,在「摺」的基礎之中,帶領觀者從「切割、黏貼、擠壓、翻轉、推拉」等技巧,觀賞精雕細琢的紙上技藝,試圖捕捉紙張從靜至動,平面到立體的微妙張力,帶領民眾走入美術館,在動手玩樂之中挖掘「紙張」的可能性。而台灣有幸能在政府、國民的協心協力之下,還能維持較為正常的生活,藝文活動對比於國際也相當旺盛,如前陣子剛落幕的大型活動如金馬影展、金馬獎典禮都順利舉辦,其餘音樂祭等相關活動也都順利規劃當中。然而時至今日,網路的普及、社群時代的來臨,人與人更多是在冰冷螢幕前的交流、互動,知識的傳遞只要「Google」秒瞬就能彈出數以萬計筆資料,而新細明體更取代親筆手寫的字跡,書信往來已然驟減,並逐漸消亡。
擅長製作紙玩具的中村開己,其作品在現場也供民眾試玩,打破展覽與觀者的疆界,在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特展中,請動手、請觸摸展品。例如不少博物館在此時啟動「快速回應收藏」團隊,蒐集武漢肺炎的資料與照片,透過真實的記錄來書寫歷史,未來幾十年,都會成為寶貴的當代史。
展覽提供了趣味互動,並非讓藝術遙不可及,而是觸手可及的普世交流,全展緊扣奇美博物館的初衷——屬於大眾的博物館,正是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做到的事。若讀者或是藝文愛好者吃膩大魚大肉,不妨來點清粥小菜,嘗試揮別北台灣的陰雨綿綿,將視野望向陽光普照的南台灣——奇美博物館策展的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。
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中村開己互動展區 能摸、能碰的展覽特色,正是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。在這種情況下,所謂的藝能界幾乎全面停擺,但藝文工作者們仍舊試圖在這種艱困時刻突圍,或紀錄、或發現、或探問人類文明在疫情底下的眾生相。其二是台灣潛力新秀「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」。前輩和後起之秀,被策展團隊安排在展覽之始,讓台灣民眾一進場便感受到來自台灣的創作生命力。此處為展覽第二站,單刀直入拆解立體書的基本經典五種應用,「翻、層、轉、拉、立」透過作品各別介紹,立體書的奧妙,就在這五種手法底下於焉而生,讓民眾簡單認識三維的立體書,展覽的前兩道關卡,就由台灣藝術家攜手完成。「COVID-19」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武漢肺炎)肆虐至今,除了醫療體系的超載之外,各大產業也損失慘重,包含航空業、觀光旅遊業、服務業等等,而藝文產業受到的衝擊,當然也不例外。
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洪新富展區入口 揮別洪新富之後,迎來的是「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」。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大衛卡特互動展區 此次特展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,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,以四大單元呈現,包括「一張紙,彈起無限可能」、「彈技術:掀開立體書的秘密」、「彈樣態:紙張變身術」、「彈創意:大師奇思妙想」。
當中也能感受策展團隊與藝術家的用心,例如大衛卡特的立體書作品等比例放大,讓民眾感受在設計立體書時,紙張與紙張之間比例的細緻度。現場隨處可見互動體驗,包含大衛卡特透過錄像在現場開班授課,教導民眾如何製作立體紙張,策展團隊也備好工具,提供民眾一展長才的機會。
姚瑞中在國美館策展的雙年展,人與禽與獸共築的生活鏈,如何共處,怎麼反思,都是其展的核心,幾小時逛下來令人醍醐灌頂,卻也耗費精神,畢竟議題性之重。在觀展當下,展間熱鬧喧騰,皆是來自小朋友們的歡笑與討論,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策展的核心思維,或許就能揭示解讀為「向公眾服務」。
多數的藝文展演活動都發生在畫廊、劇場、音樂廳、電影院等密閉空間,此外,戶外的大型音樂祭演出,也因避免群聚紛紛停辦這些來自國外的藝術家,縱使疫情無緣來台,仍在策展單位的齊心協力下,將作品跨地域、跨時間地呈現在南台灣的奇美博物館。紙張的發明與出現也有千餘年歷史,紙張在古時代,突破載/硬體的諸多不便與限制,致使手抄書本大幅誕生,得以讓人類文明迅速推動,造紙之術在人類史上有著顯而易見的實質貢獻。「COVID-19」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武漢肺炎)肆虐至今,除了醫療體系的超載之外,各大產業也損失慘重,包含航空業、觀光旅遊業、服務業等等,而藝文產業受到的衝擊,當然也不例外。
在這種情況下,所謂的藝能界幾乎全面停擺,但藝文工作者們仍舊試圖在這種艱困時刻突圍,或紀錄、或發現、或探問人類文明在疫情底下的眾生相。洪新富紙藝的成就,早已無須贅述,但作為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展場的敲門磚,洪新富帶來的作品並非艱澀精深的紙雕工藝,倒是反璞歸真,用極易入口的詮釋方法,告訴民眾「紙」從二維轉向三維的基本變形,替進場的民眾作好「基礎」建立,透過名門的基本功,方能走進變幻無窮的紙上世界。
台灣代表共有兩組,其一是早在台灣紙藝界站穩腳步的紙雕創作家洪新富。例如不少博物館在此時啟動「快速回應收藏」團隊,蒐集武漢肺炎的資料與照片,透過真實的記錄來書寫歷史,未來幾十年,都會成為寶貴的當代史。
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中村開己互動展區 能摸、能碰的展覽特色,正是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。來自法國的阿努克與路易斯,研發APP軟體,展覽間的平板就讓觀者釋放對於幾何圖形的想像力,有助於立體書的孵育。
前輩和後起之秀,被策展團隊安排在展覽之始,讓台灣民眾一進場便感受到來自台灣的創作生命力。擅長製作紙玩具的中村開己,其作品在現場也供民眾試玩,打破展覽與觀者的疆界,在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特展中,請動手、請觸摸展品。展覽提供了趣味互動,並非讓藝術遙不可及,而是觸手可及的普世交流,全展緊扣奇美博物館的初衷——屬於大眾的博物館,正是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做到的事。其二是台灣潛力新秀「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」。
然而時至今日,網路的普及、社群時代的來臨,人與人更多是在冰冷螢幕前的交流、互動,知識的傳遞只要「Google」秒瞬就能彈出數以萬計筆資料,而新細明體更取代親筆手寫的字跡,書信往來已然驟減,並逐漸消亡。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大衛卡特互動展區 此次特展《紙上奇蹟2:無所不彈》共邀請國內外8組參展藝術家,總計展出逾200件作品,以四大單元呈現,包括「一張紙,彈起無限可能」、「彈技術:掀開立體書的秘密」、「彈樣態:紙張變身術」、「彈創意:大師奇思妙想」。
Photo Credit: 奇美博物館提供 洪新富展區入口 揮別洪新富之後,迎來的是「半隻羊立體書實驗室」。而台灣有幸能在政府、國民的協心協力之下,還能維持較為正常的生活,藝文活動對比於國際也相當旺盛,如前陣子剛落幕的大型活動如金馬影展、金馬獎典禮都順利舉辦,其餘音樂祭等相關活動也都順利規劃當中。
多數的藝文展演活動都發生在畫廊、劇場、音樂廳、電影院等密閉空間,此外,戶外的大型音樂祭演出,也因避免群聚紛紛停辦。此處為展覽第二站,單刀直入拆解立體書的基本經典五種應用,「翻、層、轉、拉、立」透過作品各別介紹,立體書的奧妙,就在這五種手法底下於焉而生,讓民眾簡單認識三維的立體書,展覽的前兩道關卡,就由台灣藝術家攜手完成。